请问咱们馆最近有舞蹈比赛吗..
回复: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和支..
请问咱们馆最近有舞蹈比赛吗..
回复:有的。我帮您加入广场舞群,..
上次看到你们馆组织的舞蹈、..
回复:下次培训的时候我们会及时的..
点击数:61792015-07-07 20:27:14 来源: 邯山区文化馆官网
据艺人口耳相传,彩布拧台形成于元代初期,明代永乐年间从山西迁民时此工艺流传至大隐豹村,后被大隐豹村创造性地用彩布移植到戏台、楼阁上。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至清末已趋完善,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自元代至明代为彩布拧台的孕育、发展期;清代至1931年为其成熟期;1931年至1952年,仅陈登攀老艺人(大隐豹彩布拧台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一人就拧过4次,为其昌盛期;1952年至1980年,一度停拧,为其冷落、沉寂期;改革开放后进入其拯救、复苏期。自1980年至2004年,大隐豹彩布拧台又得到恢复,且规模更大,设计更新,有了新的发展,引起国家和省内有关专家的重视,曾多次到大隐豹村考察和调研,一致认为彩布拧台是河北省独特的民间工艺,在全国也属罕见。
彩布拧台工艺是一种有较长历史的民间工艺,是在木搭戏台骨架的基础上采用各色花布拧扎成一个具有很高艺术欣赏价值的玲珑多姿的仿古戏楼。从台脊、瓦楞、飞禽、走兽到圆柱、方棂、斗拱、匾额无不是用布拧扎而成;或翎毛,或花卉,或人物,或花纹,处处形象生动,以假乱真。
彩布拧台工艺的雏形是古代冀南豪门望族大办丧事高搭的灵棚,所以相同的是以白布为主,一般拧扎的有主孝棚(灵棚),左右陪棚、牌坊、门楼等,用布扎拧成一个具规模的白色殿堂。但把这一工艺用在戏台的装饰上,则是大隐豹村历史上民间艺人的创举。为了提高拧台的观赏性,艺人们在前、左、右三檐上拧出“二龙戏珠”、“白鹤献寿”、“丹凤朝阳”等造型。在拧台的正面通常会悬挂一方“三看匾”,从左中右三个方向看这块匾时,能看到龙、虎、“盛世中华”或其它内容的三种文字、图案。正檐台顶上常用的有“龙凤呈祥”、“狮子驮宝瓶”等造型,个个形象逼真,生动鲜明。
戏台高10米,宽13米,深10米,完全用彩布将各个角落巧妙地拧扎成小檐、走水、庙脊、屏风等各种造型。大约需要用2500多块各色花布,便可完成一个五彩缤纷的布拧宫殿。
彩布拧台拧扎时间多在二月初八大隐豹庙会上,拧台一般在正月中旬动工,直到农历二月初八庙会前竣工,历时一个月左右。
拧彩布戏楼时,全村人都会主动参加。需要的大量布匹、绳子、架板等物资,均由各家各户及附近村庄攒凑。首先,由发起人组成临时机构,发动大家准备物资,而后各家各户,攒布送到布房,由专人负责登记上帐,再送到花草房,由村里手巧之人分出各色花布,根据需要拧成各种图形以备用,待栽好架杆便开始拧台。此项活动充分体现了大隐豹民风的淳朴,增强了人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大隐豹彩布拧台所需要的器具包括
(一)戏台:1、木杆:木杆约60根,长短不一,8米至13米不等,作用是搭戏台骨架;2彩布:各色彩布约1500余块,作用是拧扎彩色图案;3、绳子:绳子若干条,作用是捆绑木杆;4、铁丝:铁丝若干,作用是捆绑木杆;5、麻绳:麻绳若干,作用是扎花用;6、剪刀:剪刀若干,剪布时用。7、木板:铺地板用。
(二)鼓楼:拧扎鼓楼时,所需器具种类与戏台一样,只是木杆需110根左右,长短6米至2米不等;各色彩布约2500块。
彩布拧台是伴随着民俗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因而形成了对民间习俗的依存性特征;它既有对古代鼓楼的继承,也有对当代民间工艺的广泛吸收,因而形成了拧台工艺的创新性特征;大隐豹彩布拧台外观技艺精臻,活灵活现,各种图案惟妙惟肖,因而具有鲜明的艺术性特征;本村及邻近村庄的家家户户都主动参与,具备参与广泛性特征。大隐豹彩布拧台,在河北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民间手工技艺的缩影,是冀南地区的优秀民间手工技艺,是古老民间工艺的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