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网站
意见反馈
馆办活动
点击数:1630次点击发布日期:2018-12-30 21:49:57来源: 邯山区文化馆官网
2018年邯山区文化馆馆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及区文广新局对年初工作的总体计划和布署,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以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为主抓手,以建设文化强区为目标,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精心谋划开展“双创双服”、“ 群众大舞台”、“六进演出”、 “移风易俗”等活动。落实文化馆方针政策,加强队伍、业务建设,充分发挥文化馆职能作用,全面提升文化馆的综合管理水平,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邯山区文化馆在邯郸市首届声乐、器乐大赛中荣获市内三区唯一优秀组织奖,现将我馆上半年活动开展及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 创建志愿服务平台 做好免费开放工作
按照省市区“双创双服”活动工作部署,我馆第一时间制定了《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单位“一把手”为组长,主管副馆长为副组长,全体馆员为成员的领导机构,用于指导工作和推动活动开展,着力抓好组织协调、细化责任分工、形成长效机制,定期、不定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文化辅导培训、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系列文化惠民工程“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在做好免费开放工作的同时,我馆始终将强化安全管理摆在第一位。实行岗位责任制,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安全管理机制,采取巡查和抽查等方式确保安全万无一失。我馆还定期对全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与实地演练,有效地提高了全馆人员的应急能力与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强化了安全管理工作,保证了文化馆的正常运行。
1.开展文化志愿服务
开展“学习雷锋精神 关爱老年群体”主题活动。我馆于3月3日下午在馆内大厅,开展免费为老年群众测量血压活动;同时向来馆群众发放宣传手册1000份,宣传“雷锋精神”与健康养生知识;馆内电子大屏同时滚动播放雷锋精神宣传语。学习雷锋精神已成为我馆的常态化工作,并设立了学雷锋文化站点,为群众提供各项便民服务。
2.开展免费开放工作
2018年馆内已接待群众 上万人次。在做好免费开放工作的同时,我馆积极思考,主动创新,建立了社会文艺团队规章制度、评价机制以及巡查制度。3月10日,召开了2018年度社会文艺团队负责人座谈会,与各团队负责人签订了社会文艺团队活动管理承诺书,对团队成员管理、诚信到馆、环境维护、志愿服务等方面进行绩效评价并以增加活动时间作为奖励的方式,进一步推进民生工程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此举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与大力支持,在充分发挥文化馆社会服务职能之余,让广大群众更好地享受均等化服务,提高了对各社会文艺团队规范化管理。
3.开展文化辅导活动
今年我馆对邯山区福利院儿童进行持续性常态化文化结对辅导活动,制定了辅导工作计划和教学方案,在舞蹈、手工、小提琴、绘画等方面开展艺术辅导。每周二至周五,上午是舞蹈,下午是声乐和智障儿童绘画辅导。每月持续选派文化辅导员对社区开展上门服务活动,对社区居民开展内容多样的文化辅导,并帮助社区完成文艺演出、比赛等活动。
二、筑建群众文化舞台 搞好群众文化活动
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核心,整合资源,深入推进和谐文明社区创建,从而筑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发展环境的大舞台,使群众在载歌载舞中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主义正能量,营建了街道鼓点铿锵、无处不飞歌的浓厚文化氛围,呈现了我区群众文化活动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
(一)开展节庆主题文化活动
今年我馆围绕“六进演出”、“我们的节日”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庆文化活动,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六一、七一、八一、国庆等节日期间,我馆紧扣节日主题,自编自导,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曲艺文艺演出活动,吸引了众多群众观看,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
(二)组织举办多场群众文化活动
(1)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全国文艺工作者迅速行动,结合自身优势,以多种形式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以”贯彻十九大.开启邯山新征程”为主题,深入邯山区各个小区进行宣传活动。
(2)成功举办“赵王欢乐谷杯”唱响美丽新邯山歌唱大赛活动,为我区选拔了优秀的文艺骨干,挖掘储备了一大批文艺积极分子。
(3)邯山区文化馆“双创双服”“六进”惠民生文化进基层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截止现在已成功举办数十场活动。
(4)邯山区2018年“彩色周末”系列假日文化工程暨古枣小堤第二届枣花旅游文化节,我馆认真参与并成功协办。
(5)成功组织举办邯郸市首届声乐器乐舞蹈大赛(邯山赛区),推荐多名优秀选手参赛并获得优异成绩。邯山区文化馆荣获优秀组织奖,三区唯一。
(6)成功举办群众大舞台邯山区启动仪式.并按要求每周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精彩演出,截止目前,已举办60余场演出。
三、搭建传统文化桥梁 抓好非遗民俗传承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必须担负的历史责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才能为优秀传统文化搭建通向现代文明的桥梁,为其注入旺盛的时代生命力。为进一步做好移风易俗工作,加强我区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工作,我馆提前谋划多措并举,在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新想法,取得明显成效。
(一)我区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计32项。2018年3月8日经邯山区人民政府研究批准,公示了邯山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传统医药和传统技艺两大类别六项,分别是针灸“中气法”、中华堂传统诊疗技术、古籍修复、赵都漆器、古瓷片金银包饰技艺、邯郸土布织染技艺和赵氏妇科医药文化。
(二)2018年非遗活动丰富多彩
1、以“倡导新风尚,营造新气象,创造新业绩”为主题,开展非遗进万家系列活动。在双节期间,我区组织非遗代表性项目走进百乐苑展示宣传。在罗成头开展“迎春送福”活动,为老百姓带去节日的问候。每年三月三的张庄峤庙会更是热闹非凡,特别是高跷,挑轿,二鬼扳跌等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观看。
2、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以“多彩非遗,美好生活”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文化馆二楼非遗展厅全年免费开放供群众参观鉴赏。在三楼培训师召开系列讲座,增强大家对非遗项目的了解。6月6日以非遗代表性项目---剪纸为代表,走进罗成头社区,现场通过市级非遗项目《剪纸》的传承人蔡春娥老师现场制作,教授剪纸技艺,让更多的人亲身参与,体验剪纸的魅力。
3、彩布拧台是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它是在木搭戏台骨架的基础上采用各色花布拧扎成的具有很高艺术欣赏价值的玲珑多姿的仿古戏楼。该项目的保护具有代表性,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1)举办彩布拧台项目培训班,培养出更多年轻一代传承人。
(2)组织彩布拧台民间艺术节,拧扎大型戏台和鼓楼并具备长期展示的价值。加大,增强了彩布拧台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3)展开对彩布拧台项目的抢救性调查,对彩布拧台每一个制作细节进行文字、影像资料等再收集再整理再完善。
(4)对拧扎完成的鼓楼和戏台在在长期展示过程中遇到的磨损,褪色等问题进行再创作和再修补,保证展品保持原貌和生机。
(5)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补助经费。
总之,以“文化惠民、服务群众”为 主题,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充分整合文化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文化服务体系,注重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基层群众文化服务功能。激发群众爱祖国爱邯郸的热情,使群众在载歌载舞中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和活跃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以文化艺术形式展现和讴歌中国梦,形成城乡共繁荣、群众同欢乐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