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网站
意见反馈
馆办活动
点击数:1390次点击发布日期:2019-12-30 21:53:28来源: 邯山区文化馆官网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做好基层文化工作,丰富广大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邯山区文化馆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及区文广旅局对工作的总体计划和布署,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以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为主抓手,以建设文化强区为目标,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精心谋划开展“双创双服”、“七进演出”、“我和我的祖国系列演出”等活动。加强队伍、业务建设,充分发挥文化馆职能作用,全面提升文化馆服务基层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我馆开展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 创建综合服务平台 做好免费开放工作
为确保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文化辅导培训、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系列文化惠民工程“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按照省市区“双创双服”等活动工作部署,我馆成立了由馆长为组长,主管副馆长为副组长,全体馆员为成员的领导机构,用于指导工作和推动活动开展,着力抓好组织协调、细化责任分工、形成长效机制,定期、不定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在做好免费开放工作的同时,我馆始终将强化安全管理摆在第一位。实行岗位责任制,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安全管理机制,采取巡查和抽查等方式确保安全万无一失。我馆还定期对全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与实地演练,有效地提高了全馆人员的应急能力与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强化了安全管理工作,保证了文化馆的正常运行。
(一)开展文化志愿服务
作为窗口单位之一邯山区文化馆,成立了学雷锋领导小组,设有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人人都是志愿服务者,有工作制度、有记录,有人员、有服务项目,还设有便民设施,其中备有医药箱、针线包、轮椅、雨伞等。组织开展了艺术辅导、帮扶残疾、关心未成年人、专业培训等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累计向来馆群众发放宣传手册1000余份,学习雷锋精神已成为我馆的常态化工作,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好评;成功举办邯山区“一治两送增三感”送文化系列活动,“爱心暖邯山 扶贫我先行”学雷锋志愿者活动。
(二)开展免费开放工作
将我馆舞蹈室、多功能排练厅、书画展厅等场地全部对辖区群众免费开放使用,全区150余个文化团体和书画协会、戏曲协会、合唱协会等多个兴趣协会在我馆开展免费培训和训练,共计约排练近200场,全年馆内已接待群众近万余人次。在做好免费开放工作的同时,我馆积极思考,主动创新,建立了社会文艺团队规章制度、评价机制以及巡查制度。3月10日,召开了2019年度社会文艺团队负责人座谈会,与各团队负责人签订了社会文艺团队活动管理承诺书,对团队成员管理、诚信到馆、环境维护、志愿服务等方面进行绩效评价,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推进民生工程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
(三)开展文化辅导活动
我馆进行持续性常态化文化结对辅导活动,制定了辅导工作计划和教学方案,在舞蹈、器乐、朗诵、书画等方面开展艺术辅导。每周二至周五,上午是舞蹈,下午是声乐和智障儿童绘画辅导。每月持续选派文化辅导员对社区开展上门服务活动,对社区居民开展内容多样的文化辅导,并帮助社区完成文艺演出、比赛等活动。
二、筑建群众文化舞台 搞好群众文化活动
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核心,整合资源,深入推进和谐文明社区创建,从而筑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发展环境的大舞台,使群众在载歌载舞中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主义正能量,营建了街道鼓点铿锵、无处不飞歌的浓厚文化氛围,呈现了我区群众文化活动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
(一)开展节庆主题文化活动
今年我馆围绕“双创双服”“七进演出”、“我和我的祖国”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庆文化活动,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元旦、五一、端午、六一等节日期间,我馆紧扣节日主题,自编自导,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曲艺文艺演出活动,吸引了众多群众观看,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
(二)组织举办多场多姿多彩群众文化活动
我馆围绕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三新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庆文化活动。在赵王美食城组织参与“幸福新邯山”茶话会;成功举办邯山区“六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启动仪式、河沙镇迎元宵 南街第23届书画交流暨民俗文化节开幕式、“我和我的祖国”邯山区2019年“彩色周末”假日文化工程暨古枣小堤第三届旅游文化节开幕式;组织实施邯山区“一治两送增三感”送文化系列活动12场;其中开展了 “双创双服”七进演出活动17场;在赵王遗址公园举行了邯山区喜迎“五一·旅游周”文艺巡演活动;在“五一劳动节”前夕组织开展了邯山区喜迎“五一·旅游周”文艺巡演和邯山区“奉献之歌”2019庆五一文艺展演活动; “我和我的祖国”2019年“彩色周末”假日文化工程暨“双创双服”七进演出,利用节假日期间,走进了南堡乡金沙荣军敬老供养中心、“夕来乐”敬老院、康乐老年公寓等养老院等20余家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为老年人带去了精彩的演出,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在赵王遗址公园组织开展“壮丽辉煌70载、古乐欢腾迎国庆”文艺演出,并在邯郸新闻网刊登;在邯郸市军休所组织开展“邯山区文广旅局走进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一修养所”文艺演出,并在河北文旅发布上刊登。我馆组织活动有时一天演出三、四场,累计年均演出不少于240场次,观看人次多达6万人次,深受好评。
(三)创作方面
立足新的时代,秉持人民立场,坚定文化自信,遵循文艺创作规律, 创作工作可谓硕果满枝,创作了各艺术门类作品20多个:其中歌曲2个,舞台表演类作品(包括小品、快板、情景剧、相声等)6个,书法美术摄影类作品12个。
三、搭建传统文化桥梁 抓好非遗民俗传承
为进一步做好我区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工作,我馆提前谋划多措并举,在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新想法,取得明显成效。
(一)3月21日 邯山区文化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座谈会,并邀请法律专家对非遗传承人进行了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开展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申报工作。共推荐3个项目:虎头鞋制作技艺、剪纸和杨氏太极拳,并做好申报报告。
(二)非遗活动丰富多彩
1、文化馆二楼非遗展厅全年免费开放供群众参观鉴赏。以非遗代表性项目---剪纸为代表,走进罗城头社区,现场通过市级非遗项目《剪纸》的传承人蔡春娥老师现场制作,教授剪纸技艺,让更多的人亲身参与,体验剪纸的魅力。每年三月三的张庄峤庙会更是热闹非凡,特别是高跷,挑轿,二鬼扳跌等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观看。
2、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邯山区的非遗项目“邯郸土布织染技艺”在北京清华大学图书馆(李文正馆)一层举办了“爱与祝福邯郸土布织染技艺清华展”,并参加了“第三届清华经管家庭开放日”和“北京大栅栏非遗周”等活动,此次系列活动不仅推广了我区的非遗项目,提升了邯山区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为营造跨区域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提供有力的支撑。
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下一代人的中华文化的情怀。六一前夕,我馆组织了非遗项目“皮影戏”走进邯山区政府幼儿园,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走进光明南小学;此次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兴趣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使之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的血脉。区级传承人郝宝燕获得庆祝建国70周年全国第三届“中华杯”民俗文化艺术节作品邀请展二等奖。
总之,我馆以不忘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为初心,以牢记服务基层文化建设为使命,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充分整合文化资源,完善文化服务体系,注重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基层群众文化服务功能。激发群众爱祖国爱邯山的热情,使群众在载歌载舞中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和活跃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以文化艺术形式展现和讴歌中国梦,形成城乡共繁荣、群众同欢乐的良好局面。